查看原文
其他

推动健康可持续发展如何应对气候变化 | 良食大会

良食作者 何以为食
2024-08-30


12

2023年10月,第七届良食大会期间邀请了诸多食物系统与可持续发展领域的知名学者、科学家和社会各界代表参与,来自中国农业大学经管学院讲席的樊胜根教授从推动健康可持续发展如何应对气候变化的角度进行了分享,献上此文,敬请期待!


 嘉宾:  樊胜根教授

中国农业大学讲席教授、全球食物经济与政策研究院院长


他的研究兴趣包括食物与营养安全、农业与乡村发展、扶贫、食物系统转型和全球粮食安全等。


他目前是国际农业研究磋商组织(CGIAR)系统董事会成员,国际食物政策研究所董事会主席,国际水稻研究所(IRRI)董事会副主席,兼任世界粮食奖顾问委员会委员和EAT-Lancet委员会委员。


2014年,樊教授获得了世界粮食计划署颁发的饥饿英雄奖,以表彰他在全球战胜饥饿方面的领导作用。2017年,获 “复旦管理学杰出贡献奖”。樊教授于2018年被授予国际农业经济学家协会(IAAE)荣誉终身会员,并于2020年成为美国应用经济学协会(AAEA)会士。



非常高兴参加此次活动,作为研究人员,多年来一直期望通过各种合作来推动中国的可持续健康膳食,下面简要分享一下我最近的研究成果。


我演讲的题目是“推动健康可持续膳食,促进全球和中国农食系统转型、应对气候变化”。过去三十年来,我们常说我国经历了经济和社会的转型,其实中国居民也经历了一个重大的转型,即营养方面、膳食方面的转型, 即从过去以植物为基础的膳食,转变为以动物为主的多样化的膳食结构。从某种程度上来讲营养提高了,但也面临着巨大的挑战。



首先是热量摄入过量,肉类食品和油脂摄入过量,而全谷物、豆类、蔬菜、水果、膳食纤维、膳食维生素A、锌、铁等摄入不足。因此,多年来,形成了一方面过多,一方面过少的失衡状态。非常重要的是,中国并非只有一种膳食模式,而是有多种膳食模式(如湖南、淮扬膳食等)。扬州、泰州、盐城、淮安一带的膳食非常有代表性,传统上也相对比较有营养,且从某种程度上对比起高油、高蛋白、高脂肪等的饮食习惯,也是比较可持续的。所以,我要强调关注不同地区膳食的重要性,从华南华北,到东北西北,每个地区的膳食结构是不一样的。比如华南地区,动物蛋白摄入比较多,远远超出我国膳食指南推荐的标准。而在西北、华北、东北,蔬菜的摄入量不足,所以不要只讲中国膳食,而要更加关注每个地区的膳食。



同样重要的是,膳食对资源环境的影响。全球食物系统的碳排放占整个排放的1/3。研究显示,我国的碳排放也具有地区性的差异。如城市居民吃的碳排放远远高于农村,东北的碳排放相对来讲也比较高。不仅仅是碳排放,水资源、土地资源、生物多样性的影响,各个地区都是不一样的。



现在的膳食结构不营养、不健康、不可持续,而且产生大量碳排放,那么如何优化它?如何才能让它在满足健康营养需求的同时,也能保护环境,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我们在中国农业大学建立了一个食物系统的模型,这个模型是跨部门的跨学科的,有各种各样的参数和方程,借助这样一个模型,我们可以分析各种的政策、制度、投资,甚至是行为改变对我们的营养健康、生态环境、气候变化等的影响。


模型显示出我们采取各种措施来调整膳食结构的不同结果,尤其是调整各个地区的膳食结构,每个地区生产食物的碳排放是不同的,所用的水资源也不同。比如南方相对碳排放比较少,对水资源的影响也较少。而北方缺水,也缺少热量资源,碳排放相对更高。所以,必须要基于每个地方的资源环境调整食物结构。我们有一个说法叫做当地的食材、当地的膳食结构 (地产地消,local production for local diets)。通过各种形式的结构调整,我们可以将整个国家的农食系统的碳排放下降2.5亿吨。各个地区的减排潜力不同,比如西南地区可以下降1/3。华北地区缺水,通过调整膳食结构、生产结构,水资源的使用量也会下降;氮、磷也会下降,如果氮、磷过量使用,对土壤、气候和环境的影响也是非常大的。



其次,是贸易和投资对膳食的影响。从某种程度来讲,贸易有利于膳食的改进。比如在北方地区,热量资源不太充足,不适于生产南方的水果、蔬菜,而通过贸易和市场的形式,北方居民也可以吃到南方的水果、蔬菜。同样,南方居民通过贸易和市场的形式,也能获得来自北方的各种各样的食材。所以贸易无论是对资源、环境,还是气候变化和营养健康都有正面的作用。但是,在过去一二十年来,未将碳排放、当地资源、营养健康考虑在内的贸易对我们的膳食结构产生了负面影响。比如海外投资的快餐,导致年轻人吃高热、高脂肪、油炸的食物,对健康影响非常大。另外,我们进口大量的肉和大豆,加工成各种肉制品和奶制品,对出口国的土地、森林、生物多样性都有很多损害。所以,贸易对于环境和健康也有很大的负面作用。



该如何应对呢?我觉得很大程度上需要把贸易纳入到改善膳食营养健康、环保的重要议题里面,让消费者来选择。众所周知,人们应该吃得营养、吃得环保,但有很多人要么意识不到,要么不会改变这样的行为。这就应该加强各种各样的干预,比如信息干预,让人们知道膳食对环境有影响、对健康有影响;行为干预,如良食基金在积极推动的妈妈厨房项目等实践,如各种各样的培训班、营养师,以及社区营养的干预计划等等;激励机制,如果饮食导致碳排放的增加、对资源破坏的增加,它的社会成本、资源成本很高,消费者就应该支付更高的价格,无论是以税收或是其他形式,我们将这部分税收拿来建设营养、健康、可持续的食物生产、开展科研等。



对于如何推动可持续的健康膳食,简要讲几点。



第一,需要建立适合我国居民的健康膳食模式。我认为我们的膳食结构跟西方不应该是一样的,必须要按照中国人的人群特征、遗传特征,来制定适合中国人的健康膳食。我们是否需要像西方人喝那么多牛奶,吃那么多肉,摄入那么多的热量?按照我的经验观察,在美国的华人是不需要的。所以,我们必须要按照中国的人群设立这样一个健康营养的膳食标准。


同时,必须要把指南和纲要地区化,我觉得各个地方,每个省市,甚至于地级市都应该建立适合当地的膳食指南,针对当地的食材、当地的资源、当地的风俗习惯。当然,有一些共性问题,比如说我们要增加全谷物、水果、豆制品的供应和消费,减少精致谷物、红肉的消费,这些全国都是有共性的。另外,不同地区微量元素的缺乏也是不一样的,我们国家很多地方微量元素不足非常严重,必须针对每个地区微量元素缺乏的程度、种类,制定一些适合当地的膳食。


我们现在的营养纲要、膳食指南,没有把环境和碳排放考虑进去,完全只从健康、营养的角度出发。比如说牛奶、肉类的消费,适当减少并不会影响健康,但是它对环境的影响非常巨大。我觉得大家应该共同努力,与政府部门和研究机构广泛合作,来推动改善我国的膳食指南,将环境、低碳也考虑进去,来转变我们的生产方式。但改变膳食的同时,还要改变我们的生产方式,进行低碳化、脱碳化和可持续化。


尤为重要的是应将改善居民膳食,要纳入到贸易和海外投资的目标上去,与全球贸易挂钩,让世界贸易组织参与进来,用全球化方案来应对营养环境和气候变化危机。以基于单边或多边,国家或地区的贸易政策的改变来推动变革,将是未来最具有效率的方式之一。



 -END- 

编审:李艺泓、欧阳惠雨文稿整理:马梦瑶排版:溪子编辑:小妍


更多相关文章,请点击下图


微博 | @良食基金

 视频号| @何以为食

B站 | @ 何以为食

抖音 | @何以为食?

小红书 |  @东方良食 /@食物领先

快手、百家号 | @“良食中国行动平台”

项目合作 | info@goodfoodchina.net

长期投稿邮箱 | media@goodfoodchina.net 



讨论、 思考、 分享、 行动、改变
DISCUSS  THINK  SHARE  ACT  CHANGE
良食是推动食物系统向健康可持续方向转型的公益机构旨在推动良食促进人类健康、动物健康、星球健康2019年4月,良食在北京发布了《良食倡议》作为健康、可持续饮食消费的行动纲领

发现 “分享” “” “在看” 了吗,喜欢就戳戳我吧!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何以为食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